close

西洋音樂史入門

西洋音樂史入門秒殺搶購

西洋音樂史入門網友評鑑5顆星

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

中文書-音樂史分類優質推薦

  • 定價:280
  • 優惠價:9252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20本8折224

  • 西洋音樂史入門

    想了解更多西洋音樂史入門的內容嗎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    內容簡介

      巴洛克、古典時期、浪漫主義……民族樂派,這些似熟悉而又模糊的音樂史名詞,是該徹底弄個清楚了。現在,Carter Harman要以幽默生動的文字,細說「從葛利果聖歌到爵士樂」的音樂歷史;原來西洋音樂史也可以不那麼嚴肅枯燥。

      集樂評人、作曲家與唱片製作於一身的Carter Harman,以輕鬆的筆調交待音樂史上的人物世代交替,還不忘穿插您非知不可的術語和概念。他還特別強調:「最終目的是希望能激發讀者的興趣,把書中提到的音樂找來聽一聽,畢竟,讀音樂史就像讀食譜一樣解不了饞的。」

     

    目錄

    前 言

    第一部分 起源和創始者

  • 起源和創始者
  • 彌撒曲、經文歌、牧歌
  • 進入戲劇時代
  • 管風琴
  • 現代音樂的誕生──巴哈

    第二部分 古典音樂

  • 古典音樂
  • 管弦樂團
  • 交響曲之父──海頓
  • 上帝的寵兒──莫札特
  • 富有個性的作曲家──貝多芬

    第三部分 詩的革命

  • 詩的革命
  • 指 揮
  • 一位走在時代前面的浪漫派音樂家──韋伯
  • 歌曲的誕生──舒伯特
  • 音樂家兼新聞記者──舒曼
  • 管弦樂大師──白遼士
  • 鋼 琴
  • 鋼琴音樂的發展──蕭邦
  • 身不由己的大師──李斯特
  • 浪漫主義崇拜──華格納
  • 民族主義樂派──五人團/柴科夫斯基/威爾第
  • 新古典主義──布拉姆斯
  • 印象主義──德布西
  • 激進的技巧大師──理查‧史特勞斯

    第四部分 現代挑戰者

  • 現代挑戰者
  • 無調性現代主義作曲家──荀貝格
  • 新古典主義現代派作曲家──斯特拉文斯基

    第五部分 回顧與展望

  • 回顧與展望──爵士樂/留聲機

    附 錄

  • 樂譜符號
  • 作曲家年表
  • 詞彙表
  • 參考書目
  • 延伸閱讀
  •  

      到了二十世紀中期,我們名副其實生活在音樂之中了。唱針、磁頭、收音機、麥克風,還有與電影聲帶等聯手合作,使音樂變得像鐘錶的滴答聲一樣熟悉,像廣告歌曲一樣平常。不論是火車站上的問路機,還是行人手裡的袖珍收音機,不論是餐館裡的投幣唱機,還是小酒館裡的自動點唱機,都傳出喧鬧的或婉轉的音樂。

      這種現象自有其光明的一面,那就是美國人正成為無人可及的最愛好音樂的民族。我們有數不勝數的交響樂團、合唱團和器樂團體,我們每年花在音樂會入場券上的錢比看職業棒球賽的錢要多。這種現象還有不太好的一面:音樂雖然在我們身邊,但卻謙恭地充當背景音樂。除了感官上的刺激,我們沒能從中領悟到任何含意,有時,連這種刺激也時斷時續。假如成千上萬的人習慣於聽音樂,除了聽到聲響以外便毫無所得,那我們又有什麼可沾沾自喜的呢?

      音樂表現了這個世界一種最本質的感受,如果有誰發現音樂深奧複雜、妙不可言,甚至創作音樂的人都感到它難以捉摸,那也毫不奇怪。節奏不僅僅截分時間,甚至以某種神秘的方式控制著時間流動的速度。人們對旋律遠觀近看,分割剖析,甚至畫出曲線圖來研究,但它對聽眾何以有如此的感染力,至今仍是個謎。我們只能說,旋律就是一行音符,因相互間隔的長短和速度的快慢,而緊密或鬆散地連在一起。

      人類為了相互溝通而發明的種種方法中,音樂可算是最微妙同時又是最精確的一種。說它微妙,因為它能讓人想到下意識中轉瞬即逝的耳語和感觸,捉摸不透的情緒中最細微的變化,還有早已忘記的場景中的色彩和輪廓。說它精確,因為音一旦確立就不可改變,兩音之間的音程,不論是同時奏出還是有先有後,也不可改變。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文章中會有不同的含意,但是音程在任何一部音樂作品中都不會改變。當然,過去的兩個世紀裡,音樂因為越來越複雜而變得日趨精確。音樂的結構分得越細,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就越少。交響曲中一個簡單的樂句裡所包含的細節,數量多得驚人,每次演出都會有所不同,但是樂曲最本質的東西卻貫穿始終。要一個剛開始欣賞音樂的人坐下來聽一首交響曲,在沒人幫助的情況下讓他去感受樂曲的精髓,那就好比讓他不用字典讀法文原著一樣,難上加難。但是,一旦他開始了解作曲的方法和目的,便會興致大增。

      自從人類第一次放聲歌唱,音樂就成了人類生活中的一種力量。但是,只有當音樂發展到抽象的器樂(也就是無歌詞音樂)之後,它才開始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。在歐洲,器樂僅在三百年前才開始具有連貫性,而《西洋音樂史入門》所要講述的,主要就是抽象音樂後來的發展。我寫這本書,講述了以音樂為生的人們的故事。重點介紹有所創新的作曲家,另一些人如韓德爾、布拉姆斯、柴科夫斯基等人也被收入本書,這是因為他們雖然未真正改變音樂的進程,但卻使音樂更加豐富多彩。

      音樂評論中貫穿著一條主線,它看似微不足道,很多樂評家略而不置一言,但它又確實威力無窮,從巴哈到二十世紀現代派作曲家的每一部作品,無一例外受到它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。

      這條主線就是調性(tonality)。它指的是一種被稱為「調感」(key-feeling)的難以言傳的無所不在的東西,給人以蒼茫中的居所,或家的感覺。海頓和莫札特的作品最積極地運用了調性。他們的音樂從某個調開始,離開它越走越遠,最終又回到這個調上來,對他們來說,這是最高形式的探險。從那以後,調性漸漸被作曲家們淡忘了,直到二十世紀初期,一群叫作「無調性論者」(atonalists)的維也納人試圖用作品否認音樂有一種歸家的本性。我希望讀者讀了這本書,能夠了解調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。我還希望這本《西洋音樂史入門》能激發讀者的興趣,把書中提到的音樂找來聽一聽,畢竟,讀音樂史就像讀食譜一樣解不了饞的。

    Carter Harman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創作者 rweev57001 的頭像
      rweev57001

      博客來網路書店

      rweev57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